發布時間 : 2017/5/22 13:34:48
1、學前教育孕育投資機會
無論是嗅覺敏銳的資本市場還是行業自身日益壯大的市場需求,教育產業展現出褶褶生輝的光明前景。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學前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產階級的消費開支第一項為基本生活保障的食品,第二項大開支即是教育消費,占到整個家庭消費總額的15%-18%。
2014年3-6歲學前幼兒毛入園率為70.5%,還是接近30%的孩子沒有入園,也就是有1215萬幼兒沒有入園,還需建設10萬所幼兒園才能解決所有孩子入園的問題。如果人口微調或放開二胎的話,入園的幼兒可能還會更多。需要的幼兒園將會更多。其中占據我國學前教育產業六成以上市場份額的民辦教育無疑是其中的主力軍。
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的不足,導致公辦幼兒園難以承擔起3-6歲全體幼兒的教育,更何況還有3歲以下全體幼兒的教育。市場的空缺為民營學前教育提供了發展機遇。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產業必不可分的組成部分,意欲在教育產業謀求發展的企業,誰能更早抓住機會布局,誰就能夠贏得先發優勢。
2、整合發展是必經之路
學前教育在市場化大背景下發展,利弊明顯,而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整合共贏無疑是今后學前教育發展的必要途徑。優質區域資源整合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我們不難發現,學前教育行業已經走進歷史的轉折點。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全國或區域龍頭會嶄露頭角。
3、拒絕同質,特色發展是靈魂
未來,單憑質量求生存是很難的,因為現在幼兒園越來越多,同質化嚴重,所以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一定要“以特色求生存”,辦出其它園沒有的,與自己的特色相匹配的質量園,體現自己幼兒園特色的質量,這樣的幼兒園才會更有前景。
4、品牌意識很重要
未來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無論公辦民辦都無法回避的突出問題是:今后倘若大量幼兒園市場化,家長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一所幼兒園能否得到家長的認同成了能否生存的關鍵。而從現今中小學名校熱現象,可以斷定幼兒園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必將面臨同樣的趨勢——品牌化是幼教發展的必由之路,習慣做而不說的幼教人需要影響力保駕護航。
5、學前教育+互聯網思維更重要
很多人還沒真正理解互聯網+的深刻含義,就輕易將學前教育發展歸納為互聯網+學前教育,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錯誤理念;ヂ摼W+是馬化騰在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中提出的互聯網生活化概念,而放到我們學前教育行業,應該是專業+互聯網。萬變不離其宗,學前教育的專業內容是行業生存的一大命脈,當然在信息化的大趨勢下,未來大量幼教機構將走向獨立,其生存狀態也將從依附依靠當地教育部門或者幼教集團轉向專業化平臺,同時,也將會有更多機會構建自身品牌。各幼教機構應抓住這一機會,提升自身品牌競爭力。
6、學前教育缺錢,但投資思維更重要
學前教育行業雖然是熱門產業,但是誰都不能規避的現實是他存有大量的資金缺口。這也是很多風投瞄準學前教育行業的關鍵因素。幼教行業的龐大市場和高額利潤必將催生一個高速發展的教育集團。據投資中國數據分析,近幾年教育培訓細分行業融資數量最多是學前教育行業,占總比例的21%。因此要做資源配置者,需要進行投行思維訓練。
7、幼教業弱化雇傭,時興合伙
合伙人模式的興起,正在弱化雇傭、聘用這個概念,快速通過合伙方式組建團隊,將會席卷幼教領域,特別是民辦園,成為新型的組織模式。幼兒園不能簡單以自己的視角和雇主的姿態去招聘與使用人才,必須學會俯下身來,去理解人才,更好為人才發揮價值創造空間,才能更好打贏未來的戰爭。
8、優質資源獲取成本降低
現在手機終端被普遍使用,微信朋友圈、各種APP已經成為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兒園可以通過自己的客戶終端實現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和信息分享,實現教師與家長的適時溝通互動?梢詳喽,未來幼教領域優質資源獲取成本會降低,甚至會實現免費共享。因此聯合幼教優秀資源,分享優秀經驗或資源,相互幫助發展為成立宗旨。
9、高素質幼師短缺
未來,教師將不再是傳統的單一教師形象,教師群體將會更加多元化,其中有主講教師、有輔導教師、有助教等等,而其中每一個人因為只從事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所以也才能更加專業化或職業化。選擇專業權威的平臺來為教師做系統培訓,還校園清靜,讓園長思考管理幼兒園的事情,讓老師們思考教育教學的事情。
開班課程:
2017年園長培訓暑假班7、8月班,開始報名咯!
相關文章: